二级学院简介

来源: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时间:2025-11-26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二级教学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四个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职责:负责和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建设和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慧港口学院

慧港口学院面向全国港航企业,围绕“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设置、优化专业布局,突出港航特色,适应现代港口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要,服务智慧港口产业发展,致力于培养能胜任港口智能控制、设备维保、港口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高技能复合型港航人才。现设有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三个专业,在校生2306人。

一、发扬工匠精神 大力推进专业建设

学院狠抓专业建设,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专业优势明显,国家重点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牵头专业2个,青岛市重点专业2个,港口机电专业群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狠抓内涵建设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比例达90%以上,60%以上教师来自港口,“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以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完成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20余门,教师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获奖共29人次。

三、适应产业调整 升级实验实训设施

为适应国家海洋战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学院将原有实验、实训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模拟仿真实训室、港口物联网开发与应用实训室、工业网络实训室、港口机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完成液压传动与故障排除实训室、港机维修实训中心扩建等专项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3500多万元。

四、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实施产教融合

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智慧港口学院先后与山东港口集团、上海振华等280多家港、航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工学结合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及就业搭建良好平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五、加强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管理方面始终坚持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树立严谨的教风、学风,注重学生的品格养成与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港口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岗位供需比2023年达到1:6,初次就业率连年超过97%。


现代航海学院

现代航海学院学院,因船而设、因海而兴,立足船海,不断开拓。作为学校“港航”特色的支柱之一,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航运人才。

现代航海学院学院现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5个专业,其中轮机工程技术设有3 2本科贯通培养、三二连读中高职衔接。轮机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是国家重点专业,2011年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船舶电气工程技术评为青岛市重点专业,2018年航海技术专业群评为省级品牌专业群。学院牵头轮机工程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

学院下设航海、船舶机械、船舶电气及海事培训教研室。拥有轮机模拟器、船舶操纵模拟器、船舶主动力、船舶主机拆装、船舶辅机拆装、船舶制冷、船舶空调、船舶舵机、中压电站、航海仪器、GMDSS通讯等实训室。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53人,拥有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人,持有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等适任证书的专人教师22人;教师积极参加大赛先后获全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山东省微课大赛三等奖、青岛港集团科技创新二等奖、港湾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高职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教师近五年发表论文100余篇;轮机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专业获省级教学团队;建成《揭秘航海》国家级在线精品课1门;《船舶辅机》《船舶电力拖动与控制》《船舶主机》《海上货物运输》、《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和《船舶结构与设备》等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船舶辅机操作与维护》《船舶主机操作与维护》《海上货物运输》3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船舶管理》《轮机自动化》《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货物配积载》等4门。

学院科研、教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接交通部现代航海学院局《海船船员评估操作指南》《摩托艇等五类船培训标准及培训教材》等2项目,立项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课题10项、教研课题6项,学院主持《STCW78/10公约背景下轮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的《港口机电类专业“双主体、五阶段、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基于“互联网 ”的高职院校“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包括中远海运集团、山东海丰船舶管理公司、香港华光船舶管理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公司等100余家;与济南金威刻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试点;与香港华光船务公司、山东中圣国际、青岛英航、青岛世浦合作、日照寰宇成立订单班新加坡海皇订单班,与青岛港轮驳公司合作成立定向班。学院连续6年获“十佳船员服务信誉单位”,毕业生受到航运企业一致好评。教师主动参与青岛港轮驳公司及其他船公司的技术改造及成果推广,利用身处军民融合区的地理优势,为部队船舰员开展业务培训。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日益扩大,先后与新加坡海皇、香港华光、台湾海洋大学等开展合作,促进了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实行零突破,首届孟加拉留学生20名在学院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培训。


港航物流学院

港航物流学院以为立德树人为宗旨,秉持“立足港航,面向蓝色经济,服务一带一路”的专业群发展理念,致力培养高素质港航物流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学院现为教育部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教育部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主持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唯一示范专业点、全国港口理货1 X证书牵头培训单位、物流管理1 X证书优秀试点单位、青岛市重点专业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


应急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学院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开设有消防救援、建筑工程和安全技术三个专业群8个专业。学院坚持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应急管理行业,重点培养当前急需的消防救援、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共育、产教融合,培育应急英才

学院开设有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油气储运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社区康复、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8个专业,在校生1400余人。专业群与山东港口集团应急管理中心、青岛市消防协会等共建消防救援产业学院,培育应用型应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二、双师协同、立德树人,引领创新教育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富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37名,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等12人,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消防救援新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多人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名师”“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三、技能为重、实训赋能,提升实战能力

学院建有消防救援实训室、无人机综合应用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1 X建筑工程识图实训室等。校企合作共建消防救援、建筑工程、安全技术等企业实践基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奖32项。

四、科研培训、多元发展,服务社会安全

充分发挥学院“山东省高等学校消防救援新技术研发中心”作用,联合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科研团队,聚焦消防救援重点领域,扎实开展防火系统研制等科研项目。开展多期BIM建模业务培训、无人机操控技能培训、消防设施操作员等社会培训,为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累计实现研发收入300余万元。

五、创新突破、主动作为,打造学院品牌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以做实建工港工、做强应急救援、做特安全技术为目标,力争将应急管理学院打造成具有港口特色和应急特色的安全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国际商贸学院

国际商贸学院秉持开放、创新、国际化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商贸、文旅实践能力。学院以数字商贸、邮轮文旅两个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开设会计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应用韩语、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空中乘务(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表演艺术等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青岛市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山东省优质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应用韩语专业与潍坊学院朝鲜语专业开展山东省3 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二级学院,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物流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六大核心专业,在校生近1800人。学院依托山东港口集团,聚焦港口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创新实施“港产教科”融合育人模式,重点培养具备港口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智慧物流系统集成、物联网部署等技术技能人才。

一、双轨协同、数智赋能,专业建设成果卓著

学院秉持“开放办学、创新育才”理念,深度对接国际教育资源,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构建起人工智能领域跨国协同育人体系。现设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6大专业,形成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双轮驱动、深度交融的专业发展生态,获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青岛市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牵头建设专业、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

二、课证融通、教改破局,技能育人成效斐然

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强化教学学术与技术研发双向赋能,系统推进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目前建成省级以上精品在线课程13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奖4项及人文社科奖2项,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20余项。依托教育部1 X”试点项目5项及青岛市高级工技能认定6个工种,实现专业群职业技能证书全覆盖,构建“课证融通”育人模式,显著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

三、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名,兼职教师3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名,副教授10名,高级工程师2人,拥有软件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交通部吴福-振华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1人。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学院现为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青岛市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青岛市中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办学联盟成员单位,青岛市中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办学联盟成员单位,拥有各类国家专利20余项。依托数智港航产业学院,与山东港口科技集团等头部企业紧密携手,深化产教融合,加速校企合作实体化进程,技术服务年到款额300余万元。

五、紧跟前沿、对接产业,学生就业优势明显

学院实施“三对接”工程(专业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技术前沿、实训对接企业场景),与山东港口青岛港、日照港等港口领军企业,华为、科大讯飞、百度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就业质量好,对口就业率高。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优秀党建品牌、过硬党支部与先进基层组织,青岛市汽车中高职联盟牵头单位。学院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构建智能智造专业群与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依托专业群建设,学校成功立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青岛市海工装备市域共同体。

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为山东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品牌专业群,牵头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部备案中外合作专业、山东省首批3 2专本贯通试点专业、青岛市重点建设专业、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与学徒制试点专业,骨干专业数控技术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市中高职三二连读专业。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为校级立项重点建设专业群,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全国交通教指委、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青岛市中高职三二连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为教育部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智能制造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涵盖专本贯通、中外合作,以及中高职联合培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山港集团、豪迈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超200家大型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9%,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93.6%。

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33人,拥有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青岛市技术能手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7%。

学院实验实训条件优越,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实训基地1个,另有智能制造、三坐标测量、逆向创新、CAD/CAM/CAE、发动机底盘拆装、汽车电器、自动变速器拆装、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专项实训室27个,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校企共建中,依托三维逆向与检测实训室与海克斯康智能制造(青岛)有限公司共建“港湾学院-海克斯康精密检测技术中心”,依托模具结构与拆装理实实训室与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共建“青岛港湾-海泰科数字化设计协同工作站”,与上汽通用五菱有限公司共建校内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由行业龙头企业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港口装备制造集团等与学校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2个,与豪迈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等获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

学院注重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和综合能力培养,坚持“以德育人、知行合一”,以“岗课赛证”融通为突破口,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融合“双创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3项,省赛32项,其中一等奖7项。创新创业竞赛获“挑战杯”“互联网 ”国家级赛项铜奖3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3项,山东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大赛获奖40多项。


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实训中心)

港湾学院于2010年作为青岛港员工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挂牌,建立培训办公室,逐步承担起了青岛港和沿海港航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任务。近年来,先后为青岛港和中理总公司、秦皇岛港、营口港、曹妃甸港、锦州港、日照港、连云港等港航企业培训各级各类人员近8万余人次,即每年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约1.5万人次,并得到一致好评。为做好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学院一方面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有150多名本校教师、其他高校和企业专家教授担任企业员工培训授课教师;一方面加强教学培训设施设备建设,拥有近1000平米教室和现代化的多媒体培训设备,拥有近100间培训公寓增添空调暖气和网络设备,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设使学院成为青岛港乃至全省、全国沿海港航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基地。